《朝花夕拾》後記

Advertisement

而中華民國九年(1920),上海的書店卻偏偏將它用石印翻印了,書名的前後各添了兩個字:《男百孝圖全傳》。第一葉上還有一行小字道:家庭教育的好模範。又加了一篇“吳下大錯王鼎謹識”的序,開首先發同治年間“紀常鄭績”先生一流的慨:

慨自歐化東漸,海承學之士,囂囂然侈談自由平等之說,致道德日就淪胥,人心日益澆漓,寡廉鮮恥,無所不為,僥幸行險,人思幸進,求所謂砥礪廉隅,束者,世不多睹焉。……起觀斯世之忍心害理,幾全如陳叔寶之無心肝。長此滔滔,伊何底止?。……

其實陳叔寶模胡到好象“全無心肝”,或者有之,若拉他來配“忍心害理”,卻未免有些冤枉。這是有幾個人以評“郭巨埋兒”和“李娥投爐”的事的。

至於人心,有幾點確也似乎正在澆漓起來。自從《男》、《男合新論》出現後,上海就很有些書名喜歡用“男”二字冠首。現在是連“以正人心而厚風俗”的《百孝圖》上也加上了。這大概為因不滿於《百新詠》而教孝的“會稽俞葆真蘭浦”先生所不及料的罷。

Advertisement

從說“百行之先”的孝而忽然拉到“男”上去,仿佛也近乎不莊重,--澆漓。但我總還想趁便說幾句,自然竭力來減省。

我們中國人即使對於“百行之先”,我敢說,也未必就不想到男上去的。太平無事,閑人很多,偶有“殺仁舍生取義”的,本人也許忙得不暇檢點,而活著的旁觀者總會加以綿的研究。曹娥的投江覓父,淹死後抱父出,是載在正史,很有許多人知道的。但這一個“抱”字卻發生過問題。

小時候,在故鄉曾經聽到老年人這樣講:

“……死了的曹娥,和父親的,最初是麵對麵抱著浮上來的。然而過往行人看見的都發笑了,說:哈哈!這麽一個年青姑娘抱著這麽一個老頭子!於是那兩個死又沉下去了;停了一刻又浮起來,這回是背對背的負著。”

Advertisement

好!在禮義之邦裏,連一個年--嗚呼,“娥年十四”而已--的死孝要和死父親一同浮出,也有這麽艱難!

我檢查《百孝圖》和《二百冊孝圖》,畫師都很聰明,所畫的是曹娥還未跳江中,隻在江幹啼哭。但吳友如畫的《二十四孝圖》(1892)卻正是兩一同浮出的這一幕,而且也正畫作“背對背”,如第一圖的上方。我想,他大約也知道我所聽到的那故事的。還有《後二十四孝圖說》,也是吳友如畫,也有曹娥,則畫作正在投江的狀,如第一圖下。就我現今所見的教孝的圖說而言,古今頗有許多遇盜,遇虎,遇火,遇風的孝子,那應付的方法,十之九是“哭”和“拜”。

中國的哭和拜,什麽時候才完呢?

而中華民國九年(1920),上海的書店卻偏偏將它用石印翻印了,書名的前後各添了兩個字:《男百孝圖全傳》。第一葉上還有一行小字道:家庭教育的好模範。又加了一篇“吳下大錯王鼎謹識”的序,開首先發同治年間“紀常鄭績”先生一流的慨:

Advertisement

慨自歐化東漸,海承學之士,囂囂然侈談自由平等之說,致道德日就淪胥,人心日益澆漓,寡廉鮮恥,無所不為,僥幸行險,人思幸進,求所謂砥礪廉隅,束者,世不多睹焉。……起觀斯世之忍心害理,幾全如陳叔寶之無心肝。長此滔滔,伊何底止?。……

其實陳叔寶模胡到好象“全無心肝”,或者有之,若拉他來配“忍心害理”,卻未免有些冤枉。這是有幾個人以評“郭巨埋兒”和“李娥投爐”的事的。

至於人心,有幾點確也似乎正在澆漓起來。自從《男》、《男合新論》出現後,上海就很有些書名喜歡用“男”二字冠首。現在是連“以正人心而厚風俗”的《百孝圖》上也加上了。這大概為因不滿於《百新詠》而教孝的“會稽俞葆真蘭浦”先生所不及料的罷。

    人正在閲讀<朝花夕拾>
      關閉消息
      Advertisement
      待續...
        猜你喜歡
       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,都可訪問<歡享小說>
        首登送5800,日簽580書幣
       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!訂閱推送一鍵閱讀!海量書庫精準推薦!
        2 然後輕點【添加到主屏幕】
        1請點擊